|
|
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27集课程复讲 |
羊英丽学长 |
|
【借人物。及时还。后有急。借不难。】 借人家的东西,一定要谨记及时归还,这样下次再想借东西的时候,人家才乐意借给我们。假如我们借了人家的东西就不想归还,或者因为自己不惦记着所以忘了归还,那么下次别人就不再愿意借东西给我们了。借东西特别能反映出一个人的诚信问题,一个人有了诚信就可以畅行天下,没有诚信则寸步难行。 宋濂借书,在约定还书的日子里下起了大雪,可他还是坚持冒雪去还书,于是他赢得了借书给他的主人的信任,愿意把所有的书都借给他看。 深圳有一个商人,因为拖欠农夫的土地款,结果让这个农夫觉得很失望也很绝望,最后带着炸弹到这个商人的家里与他同归于尽。因为六千块钱失去了几条人命,我们不能不为这个社会的诚信问题反思。 曾子杀彘的故事也发人深省。曾子的太太因为出门时孩子闹着要跟着一起去,于是他的太太就哄孩子说:你乖乖地听话我回来就杀猪肉给你吃。她的本意就是敷衍一下孩子,结果她回家一看,曾子已经磨刀霍霍要杀猪了,把他太太都吓到了,就想要来阻止他。结果曾子说:我们对孩子不能不守信用,如果我们有一次对孩子不守信,以后一辈子都很难让他信任你。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谨言慎行啊。 朱寿昌寻母的故事也十分感人。他才七岁就被迫与母亲分开了,因为母亲不是父亲的原配,父亲的原配因为嫉妒他的母亲就把他的母亲赶出去改嫁。他与母亲分开后十分想念母亲,立誓要把母亲找回来。后来他一直打听母亲的下落,却一直没有母亲的音信。一直到他五十岁,当时他已经做了官,这时候他毅然决定要出门去专心地寻找他的母亲,结果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”,他终于在偏远的陕西一带打听到了母亲的消息,最后把母亲接到自己的身边来奉养,还把同母异父的弟弟妹妹一起接过来。这是一个孩子对母亲的信义。 史可法与左忠毅公的故事也非常的令人动容。左忠毅公是史可法的伯乐,他在一次微服私访中发现了史可法的才华,而后又在考试中给他定了“第一”。史可法也很感念左忠毅公的知遇之恩,在左公遇难入狱的时候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进入监狱去探望他,可左公并不领情,他虽然身处囹圄但他想着的不是自己,想着的是学生的安危与国家的安危,他在监狱里责骂甚至故作姿态打他,让他保全性命好好报效国家。后来史可法真的是很用心用命在护卫国家,他念念不忘的是老师的恩情与教诲,在老师死后还常常探望和照顾老师的家人。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